恋上你看书

恋上你看书>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推进晶体管技术(第2页)

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推进晶体管技术(第2页)

“输入目标坐标系,火炮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定位、调整俯仰角度、装填弹药直至射,一键完成射。”

李峰从公文包中掏出个巴掌大的电路板,土黄。色的早期电路板,上面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铜箔元器件,几只指头大小的电容,裸漏着铜丝的电感器。

可惜的是,上面并没有集成电路,连数量不多的晶体管,目前来看,都显得十分愚笨。

“这需要晶体管技术的突破。”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窗外的枝条,随着微风拍打着玻璃,仿佛也在屏息等待。

“自1954年我国次提出半导体技术研究以来,整整十二年过去,电子管依然占据着工业科技的主导地位。”

李峰记得两台拆开了的电台,新旧对比中,新电台内部已经采用了电路板,虽然目前看起来,布局依旧有些丑陋,没有工业美感,但笨重的老电台,依旧死抱着电子管不撒手。

“电子管体积大、功耗高、热严重。”

李峰从文件袋中抽出几张曲线图,拿出了两台电台,作为鲜明的对比。

“我们测算过,采用电子管的大八一电台,电瓶电量有73%以热量形式损耗,在东北寒区试验中,电子管设备甚至因为过热自动停机。”

李峰突然举起手里的粗糙简陋的电路板,面向了会议室,“而晶体管,体积只有电子管的几十分之一,能耗却降低7o%!”

“但听说晶体管在核环境下很脆弱?”

“这正是我们需要提前布局的原因!”

李峰快步走到挂图前,用红笔在“第三代智能化”下方画了个醒目的惊叹号,

“核战争的阴云始终笼罩着我们,但不能因为畏惧就裹足不前,晶体管在常规作战环境下的优势太过明显,新型电台已经开始采用电路板和晶体管,重量比老式电子管电台轻了一半,工作时间延长一点五倍!

“上个月我们拆解了一台送过来的小八一电台,内部的电路板让我们厂里的工程师大开眼界,这些指甲盖大小的晶体管,像精密的士兵般排列,完成着复杂的信号处理。”

“可现在全国的研究资源,9o%都集中在电子管领域,这是不科学的,想要完成复杂的独立运算工作,外加车身有限的冗余,仅凭电子管技术,我们永远达不到我口中的智能化。”

李峰的手指关节捏得白,眼前浮现出未来堆积如山的电子管零件,以及所代表的资源消耗,还有技术人员熬红的双眼,这些心血一朝被集成电路付之一炬。

“我们应对于晶体管进行更多的投入,常规化的战争才是未来战场的主流,而把电子管技术就放在一边,明知道它的优势,却视而不见,那不光是车载火炮,我们的智能化,将会推迟至少三十年。”

“红星厂愿意抽调最精锐的技术骨干,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虽然现在第三代智能化车载火炮还只是雏形,但只要攻克晶体管技术,我们就能实现弯道车!”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在寒风中摇晃着昏黄的光晕。

装备委员会主任站起身,皮鞋踏在水磨石地面上出清脆的声响。

“李峰同志,你知道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吗?这不仅是一场赌上整个工厂未来的豪赌,而是整个技术路线的转变。”

“我知道。”

李峰挺直腰板,军装领口的风纪扣勒得脖颈生疼。

“但如果现在不赌,还是无视着晶体管的优势,二十年后,我们的技术将依旧落后,可能并不是火炮,也许是无人操控的飞机,也许是雷达看不见的导弹,亦或者是对手一个按钮,战场的所有无线电通讯全被切断的危险局面,红星厂的车间里,挂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标语,我们绝不能让它成为一句空话!”

会议室陷入长久的沉默,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李峰能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声,技术路线,至少要在他这里,生稍微的偏移,哪怕一点,就一点。

终于,装备委员会主任伸出手,重重拍在他肩膀上,神色莫名的看着这个年轻人,他终于知道,邵主任为何这么看好这位年轻人。

他是想用车载火炮,撬动一个新的时代,一个隔着朦胧薄纱,谁都不敢妄言的时代。

他的胆子,比想象中还要大。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