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吧?是他吧!长得一模一样!我没有认错人吧?我现在就把他收拾了!”
傍晚时分,清德县的街道上,除了个别面向街道的店铺商家还开着门,其他的地方都已经开始冒起来袅袅炊烟,准备饭后安歇了。
清德县只是一个小县,不过人口却并不少。
前朝的时候出了几个进士,只可惜朝廷顷刻间就覆灭了,这些进士也就失了官位。
有些入了新朝廷入职,也有一些突然之间遭遇了打击,心灰意冷之下就返乡办学了。
对于这些能够考到进士的人来说,没有一个是蠢人。
无论他们是不是心灰意冷,是不是愿意维护旧有的制度。
只要能够抽身,自己不适用于利益纠葛之中,往往都是能够看得清部分局势的。
虽然说朝廷刚刚没了之后,他们也陷入过迷茫,痛苦,对于新制度也充满了排斥。
那都是因为他们好不容易读到了进士,眼看着就要飞黄腾达,成为清贵的翰林,一步登天。
将来最次也有机会成为一方大员。
结果现在倒好,一切都泡了汤。
甚至有些人比那没有功名在身的还要容易被新朝廷所接纳。
这让他们的心里充满了落差感,自然难以对这些新制度抱有什么好感。
不过这心灰意冷,归乡教书之后,时间一长,当年的得失也确实放下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渐渐的也早就看清了。
如今确实应该向西学学起。
于是他也兴办新式学校,不拘泥于性别,收录本地适龄儿童入学。
也招募了好一些知根知底的教师。
因此清德县虽然小,但文教昌盛,本地人也都很重视自家孩子能有这个读书的机会。
对于这学校的老师,不光是出于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还有一些感恩的心情在里面。
“王老师,放学了呀,在这儿歇歇脚吧,刚做好了饭,一起来吃点儿啊。”
“不用了,谢谢你的好意啊,钱叔,改天再陪你喝酒啊。”
“王老师,这些菜都是我今天卖剩下的,现在还算新鲜,再留下去,明天就不新鲜了,卖不出去了,你带回家吃了吧。”
“哎呦,大娘这可使不得,使不得。”
“王老师不要太见外,有什么使得使不得的,反正都是卖不出去的,你不收也是浪费,快收下,收下。”
“哎呀,这这……那好吧,大娘,你算算多少钱?我一并付给你。”
“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王老师,这东西不值钱,你快拿走吧。”
一个文质彬彬,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看面相就显得斯文有礼。
在本地显然颇受尊重。
这位王老师正是这新式学堂里一名知名教师。
为人谦虚有礼,诲人不倦,对待学生们很有责任心,教书能力也强。
虽然没有出国留过学,但他从小勤奋好学,街坊们都是看着他长大的。
也看着他一步步成才,学出来一身好文化,如今又投身到这教育之中,继续反哺着家乡父老的孩子,因此很受大家的尊重。
王老师每天放学之后都要经历这一幕。
天天有一群热情的乡亲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于王老师的敬爱。
王老师也从不占他们的便宜。
今天在钱叔家吃了一顿酒,改天一定要反请回来。
这不,好说歹说的还是把买菜的钱塞到了这位大娘的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