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3章
他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余乐,为将者,切记勿怀妇人之仁。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杀人并非目的本身,然而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有时必须采取极端手段。不展现杀戮,便无法树立威严于天下。通过杀人,可以警示众人,让天下人明白,抵抗者的结局唯有一死。所以,明智之选是俯首称臣,如此方能皆大欢喜!”
“可是。。。。。。”
“没有可是,你以为本王喜欢杀人吗?以为本王不懂得和颜悦色,装成仁厚之君,去取悦万民,笼络人心?”宇文恪厉声说道:“你别忘了,大乾原本就是几个部落联合起来奋起反抗燕朝的,缺兵少马,但为什么最终能越打越强,最终入主关内?为什么先帝颁布法令,可以让归降的官员恢复原职任用?为什么让尊贵的清河公主嫁给一位落魄的燕朝前太子?这都是我们给出的善意,最大的善意!如果他们懂得感恩,放下抵抗,那么天下皆太平,百姓便可以安居乐业。如果他们心存异心,那就杀无赦!邵飞就是最好的例子!”
余乐面对宇文恪的言辞,一时竟无言以对,仿佛对方所言字字珠玑,很有道理。若乾朝不以雷霆万钧之势,恐怕难以树立足够的威严以震慑四方。这么说来,舒克什的屠城行为是对的?余乐的心中不禁泛起一阵恍惚,宇文恪的话语似乎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某根弦,让他隐隐有些心动。
然而,余乐的心中又莫名升起一股不安。他细细思量,总觉得宇文恪的论点虽听起来有理,但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
余乐猛地抬起头,目光坚定地与宇文恪对视:“大将军,树立威严与震慑四方,并非只能通过暴力与屠戮实现。历史上无数先例证明,以德服人,方能赢得长久的和平与尊重。乾朝若以仁义为先,兼施文武之道,必能令四方心悦诚服,而非仅仅出于恐惧的服从。再者,舒克什的屠城之举,无论是出于何种考量,其手段之残忍、后果之严重,都是对人性与道德的极大践踏。这样的行为,即便短期内可能达到震慑效果,长期来看,只会激起更多的仇恨与反抗,无异于饮鸩止渴。将暴力与强权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忽视了治理国家的根本——民心所向。一个缺乏正义与慈悲的国家,即便军事力量再强大,也终将失去其立国之本。”
宇文恪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讶异,旋即恼羞成怒道:“本王自带兵以来,历经无数战役,皆以雷霆手段攻城掠地,击溃燕朝重兵。你还年轻,焉能懂得战场上的残酷与无奈?以德服人?哼,这世间弱肉强食,仁义二字,不过是强者施舍给弱者的虚伪面具罢了。至于民心,不过是胜利者的战利品,待本王一统天下,自然有万千子民歌颂本王之功绩!”
余乐闻言,面不改色,语气更加平和而坚定:“大将军言之差矣。战争固然残酷,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寻求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和平。以德服人,并非空洞的理想,而是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智慧。历史长河中,不乏以仁德著称的帝王,他们通过施行仁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最终实现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反观那些一味崇尚武力、忽视民心的统治者,其王朝往往如流星划过,短暂而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