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以为这辈子都没人会相信他。所以听郭襄这么问,他愣了一下,还有点不敢相信。
郭襄虽不知为何就信了朱雄英的话,但能有个人听自己说,朱雄英心里挺高兴的。心里闷着事确实难受,说出来就好多了。
郭襄愿意听,他就接着讲:“往西走的话,又回到中原了,就像起点一样。”
郭襄笑得开心,问为什么又回大宋了,朱雄英随手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圆圈解释:“世界像个球,我们大宋在这,色目人老家也在附近。再往前走,不就回大宋了吗?”
郭襄收住笑容,认真起来:“这些我也不确定,听说海外有黑人国、君子国之类的事。也许你说的都对,但说世界是圆的有点难信,不过我觉得你的说法挺有理。”
她皱眉思索。
在明朝以前,汉人最远也就到过西域,其他地方只能靠想象。不过历史上确实有人去过埃及。唐朝时,一位唐军被俘后辗转到了埃及,后来又回了大唐,当时没人信他的经历,只当是怪谈。郭襄生性活泼,对外界新鲜事物很好奇,这些年一直在外面冒险。
郭襄这些年也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奇景。神雕一直陪着她,让她能到更远的地方探险。尽管如此,她也曾遇过困难。
有一次,她想往西走,可那山高得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连神雕都使不上劲。越往上,气温越低,到最后连白雕都撑不住了。那次经历,她至今难忘。
当时白雕飞到山顶就倒下了,郭襄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它救回。
南边的海岛上虽有风光,但落后得很,与大宋相比差太多了。她还试过往东飞,结果发现那边也是无尽的大海,她怕白雕没处落脚累死,就没敢继续往前飞。
她父亲郭靖跟北方草原上的部落关系很好,她也去过北方,甚至穿越了草原。可到了极北之地,发现那边除了荒原也没什么特别的,而且气温极低,她又想起自己在西边差点吃大亏的事,只好打道回府。
后来大宋被蒙古人攻打,发生了很多事。从此郭襄也没再远行了,而是打算就在大宋附近找些有趣的地方看看。经历了这些后,她觉得世界可能就跟传说里差不多。
现在听朱雄英这么一说,她挺惊讶的。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她对这位明朝皇帝有点好感,觉得跟他聊天还挺开心的。
郭襄心中满是疑惑,忍不住好奇地问朱雄英:“你说的那些事,你真有证据吗?”
不知为何,郭襄心里竟有点信他的话,可理智上又接受不了。
她希望朱雄英快点给她个合理的解释,可朱雄英却笑出了声,摇头道:“别叫我大明皇帝,听着怪怪的,不像你印象中的样子。就叫我朱雄英或者公子吧。”
郭襄甜甜一笑:“那公子就说说你的理由呗。”
朱雄英早有准备。他小时候地理课学得不错,知道这事从地理和物理角度都能讲清楚。
他想了想,在地上画了个弧线,在旁边又画了条线,接着说道:“看,这边是棵树,那边是个人。如果地球是圆的,你能看到的树就会更多。你不是还有只白雕嘛,不妨试试。”
他又说:“不只是我们的世界是圆的,它还在不停地转呢。正因为这样,才会有白天黑夜,四季更替。想证明世界在转也很容易,比如在装满水的盆底开个小孔,水流出时会旋转,这就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郭襄听得目瞪口呆,虽然他说得不多,但信息量很大。难道世界真的圆吗?还会自己转?
她平时没太留意树木什么的,但确实养了只白雕。飞天时发现远处景物确有弧度,和直觉有些不符。
从前,郭襄对这类事不太上心。如今听朱雄英讲起,才想起些往事,越想越觉得对得上号,这让她更加惊愕。
朱雄英没飞过白雕,又怎知这么多?难道他真能上天入地?
郭襄心里犯嘀咕,若早先有人说世界是圆的,她肯定不信。
可经朱雄英一说,竟信了。或许是朱雄英的身份不同寻常,能穿梭世界的人,知道的事自然多。
不过朱雄英提到世界一直在转,郭襄却难以理解。她注意到水流漩涡的现象,但不知为何如此,若以此说明世界旋转,理由不够充分。
再说,若世界真在转,她为何毫无感觉?人转几圈就会头晕,可这说法让她将信将疑。
即便如此,从朱雄英口中说出来的话,还是让她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