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大明屡遭天灾,接连不断的麻烦让朱元璋内心充满了愤怒。他赶走元人,复兴华夏,夺回了中原失落已久的燕云十六州,自认为受天命而起,为何大明的命运如此坎坷?
难道是他无德吗?
朱元璋冷眼盯着高大的宫殿露出的天窗,眼中闪烁着倔强与不甘。
“该死的老天!”
“既然我能打下这片江山,就一定能让它稳固,你就等着瞧吧,我会比任何人都坐得稳这江山。”
他冷哼一声,收回目光。
宦官递上一块热腾腾的帕子,上面还有几个破洞,他毫不在意,擦了擦脸,顿时觉得精神许多。
就在此时。
朴狗儿入殿,低声说道:“启禀陛下,韩国公到。”
“让他进来。”朱元璋把帕子丢在一旁,喝口热茶,这才望向殿外。
殿内。
李善长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目光迅速扫了一圈四周,随后恭敬地行礼道:“臣李善长叩见陛下。”
朱元璋点了点头,打了个哈欠,眯着眼说:“善长,近来朝中有何动静?”
李善长答道:“回陛下,近日朝中无大事,只是寿州和滁州洪水严重,许多百姓受灾。”
“不过朝廷早有安排,各地官府正在积极救助,现在雨势减弱,不久便会停止,到时候恢复生产即可,不会有多大影响。”
朱元璋点头。
他已有些倦意,连连打哈欠,缓缓说道:“寿州的水患我不太关心。”
“我关心的是科举。”
“听说这次科举有人作弊!”
李善长眉头微皱,疑惑地看着朱元璋,不明白这次考试怎么会有人作弊。他和朱标全程参与,其他官员根本没机会插手,唯一的一次还是殿下自己处理的。
李善长说:“臣不明白。”
朱元璋睁眼,双目精光四射,威严逼人,他冷冷盯着李善长,说:“我说有就是有!”
“还请陛下明示。”李善长请求道。
朱元璋冷哼一声,从桌上拿起一份奏疏,扔到李善长脚下,说:“你仔细看看。”
“看完再回答。”
李善长眉头微颤,不敢稍有懈怠,急忙俯身拾起地上的奏章,逐字细读。当目光触及某个熟悉的名字时,他的神情骤然凝重。
“圣上,此事恐怕有所误解。”
“误解?”朱元璋冷笑出声,眉宇间尽显轻蔑,“朕不以为然。李存义近来频繁接触不少淮西籍的士子。”
“更凑巧的是,这些人竟无一例外地考中了。”
“你说这是误解?”
朱元璋缓缓立起,指尖直指李善长,语调冰冷:“朕念在你的分上,对令弟已是格外宽容。他与胡惟庸结亲一事,胡案事发,朕并未追究,已然足够仁慈。李存义也该有所收敛才是。”
“可朕错了。”
“有些人终究难以驯服。”
“这科场舞弊或许还有些迷雾,那贩卖人口、逼迫良家女子为妓呢?这些难道也是误会?”
“天下岂会如此巧合?”
“为何所有嫌疑都集中在他身上?”
“朕不信。”
朱元璋拨弄着案头的奏折,随手抽出另一份,略作浏览后甩给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