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却百般纵容,这令他难以接受。
荒谬至极,令人发笑。
岂能服众?
这天下本就是他们打下的。
面对群臣的目光,夏白神色如常。
他对这些开国功臣怀有几分敬意,但仅止于此。
他所行之事,注定与许多人对立。
知先行,行成知!
自踏入应天府起,他就将生死置之度外,纵历诸多波折,最终仍站在这里。
此刻,他的内心充满激动。
相较之下,旁人却无法如此从容,许多人面露窘态,甚至因被注视而浑身紧张。
即便面对开国功臣和朝中重臣,他们虽试图镇定,但身体却不配合。
这一幕尽收众多大臣眼中,一些武将更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出轻蔑之色。
文人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不久后。
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
“安静!”
“圣驾来临,百官肃静。”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寂静无声。
百官低头。
很快,一位身穿五爪龙袍的中年男子迈着稳健步伐走来,朱标紧随其后。
群臣跪拜。
朱元璋爽朗地挥手说道:“诸位爱卿免礼。今日乃我大明新科殿试,我大明建国已十八载。”
“这是第二届科举。”
“尽管此次科举略有波折,但这都是小事,好事多磨罢了。”
“我们并不在意。”
朱元璋豪放地开口,显得大气且豁达,他看着下方的进士们满意地点点头。
“这次科举为我大明选拔了不少人才,广纳贤士,任人唯贤,乃是朝廷职责所在。”
“五湖四海皆可为我大明效力。”
“国家才能兴盛。”
“暴元无德,对我华夏子孙多加排斥,不但不予援手,还视其为下等人,实属背道而驰。”
“我大明则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