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转念一想,若妹妹真的离世,自己又遇上不少贪官污吏,想要对他们施加严厉惩罚时,标儿总是劝阻自己,不让这么做……
朱元璋确实觉得,自己会生气。
以自己这种易怒、情绪失控的性格,做出这种事来并非不可能……
随着韩成的讲述,原本坚定表示自己将来绝不会做韩成所说之事的朱元璋,不再那么有把握了。
陷入沉默。
这样看来,标儿英年早逝,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己在这事上的责任也不轻?
“除了治国理念不同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陛下你废除了丞相。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早已协助你处理政务。
他的角色,虽不是丞相,但实际上与丞相无异。
大明疆域辽阔,每日发生的事情何其多?
这非常耗人心力。
再加上治国理念的冲突,太子后来既劳累又忧虑,精神压力巨大,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
韩成的一席话让朱元璋更为沉默。
“这……这样说来,咱废除丞相还废错了?”
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让相权不再与皇权抗衡,是朱元璋精心筹划许久才完成的大事,完成后他也十分得意。
他认为这是个极为英明的决定。
能让皇权不受约束,相权不能再与皇权争权。
皇帝不会被架空,不会被蒙蔽,权力得以充分发挥。
朱元璋觉得自己的这一举措无比伟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为何今日,竟也成为了导致自己家族嫡长子亡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难道,这是上苍对自己的惩罚?
朱元璋从前从未认为废除丞相有何不妥。
他精力充沛且勤勉至极,视批阅奏折为乐事,只觉皇权得到了极大提升。
可如今,得知朱标之死与废除丞相有关,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此事。
莫非,还得恢复那才废止两年的丞相制度不成?
朱元璋心下如此思量,表情甚是痛苦。
忽而,他想起韩成曾向他提及明末之事时提到过的内阁。
心中顿时欢喜,急切地望向韩成道:"详细说说这内阁!"
韩成沉吟片刻道:"内阁是后世皇帝因精力有限,无法独自应对繁杂政务,从而设立的机构。
起初,内阁只是皇帝的顾问班子……"
"内阁的理念虽好,但后来内阁首辅权力必定膨胀,甚至可能超越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