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上远远落后于尉来,BYD,吉利以及奇瑞的长城,在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之后,2017年相当的疯狂,尤其是营销费用更是成倍的上涨。
魏老板搞了个跟他同姓的新能源品牌,为了推广这个品牌,长城疯狂的砸广告,而在SUV赛道,被悦驰系列压制的长城也是疯狂的促销。
前三个季度,长城的营收变化不大,但是净利润却是暴跌50%以上。
营销成本成倍的上涨,保销量带来的压力,长城今年全年都搞了一个购车摇红包活动。
这个活动针对的不是某一款或者某一个系列车型,而是旗下所有的车型,三个季度下来长城单车净利润从去年的超过一万元骤降至5000元左右。
结构的转型,重金砸广告,利润的快速下滑带来的是财政赤字,薪资水平是在涨,但在多重压力之下肯定是无法让员工满意的。
这一点早在长城2016年度的员工总结表彰大会上就初端端倪了,当时的魏老板表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巨大问题,致使人员流失率过高,员工满意度太低,这是长城目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外部因素方面,便是互联网新势力造车的集体入场,这帮被吐槽成PPT造车,连个车子都搞不出来的新势力虽然目前来看对行业的提升并没有起到多少促进作用。
但是从普通员工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出现是真的好啊,这帮毛都不懂的互联网以及投资机构什么都没有,就是有钱。
挖人都是不计成本的,便是连尉来集团这种原本在行业内有着巨大薪资优势的企业都压力无限,更不用说长城这样的传统车企了。
由于所支付的薪酬缺乏吸引力,导致公司的员工,尤其是技术员工频频跳槽,2016年底长城的技术人员相比2015减少了超过六千名,有三成技术人员离开了长城。
2017年长城的销量很好,变动的是普通员工,高管变动不大,但是到了2017年新势力开始大肆挖公司高管的时际,长城就有些顶不住了。
今年元旦刚过,长城汽车曾在公告当中表示其2017年的销量目标为125万辆,全年十个月快过去了,从当前的结果来看,仅仅实现了既定目标80%不到,显然已经是很难完成了。
另外就是立志做新能源高端品牌的魏牌,在重金砸入之下,推广却是没有想象当中的那种高度,VV系列雷声大,雨点小,销量并没有让长城满意。
目前国内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方面,国内的消费者只认特斯拉跟尉来,而在高端SUV这一款,尉来的ES6与ES8以及新近推出的增程式L1几乎就处于无敌之势。
注册一周年的魏牌,想要打开高端品牌市场这个想法没错,但在目前来看多多少少有些生不逢时,尉来ES系列无论是从设计,价格,智能程度都要比魏牌的体验更好。
最主要的是这个品牌名跟小朋汽车的品牌名一样,到处都是吐槽的。
创始人用自己的姓氏或者名字来做品牌名,无疑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能不能被消费者接受就要从长期来看了,在传统文化里,这种在最初确实有点不容易让消费者接受。
基于长城在今年转型过程当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原因,上个月24号,魏老板与王风英分别宣布自罚300万元和200万元的年薪。
这操作,檀锦程都无力吐槽了。
你不给别人股份,人家只是一个纯拿工资的打工仔,公司在经营过程当中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完不成KPI,她作为第一负责人确实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但是你上来就让人自罚200万元,这不纯纯恶心人嘛。
按照长城的财报,王风英今年的薪酬是551。41万元,200万元的自罚就让她的薪资少了36%,在不给股份的情况下罚掉人家四个多月的工资,未免有些太不讲人情了。
要做秀也不是不可以,随便罚点儿意思意思就得了呗。
不过这对于檀锦程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尉来L1的表现,让檀锦程感觉到与王风英的三年之约,在总销量这一块也未必没有赢下长城的机会,悦驰系列依旧是尉来的主力车型。
其中悦驰A1今年的总销量相较于去年有一些下滑,但九月份6。3万辆的销量,环比14。75%的增长率证明这款车型依旧还保持着它的生命力。
另外便是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增长,让悦驰系列在整个销量占比当中进一度下降,这对于尉来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信号。
前三个季度尉来的新能源汽车保持着相较于去年平均15%左右的增长率,按这个趋势下去,今年尉来的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大致在10万辆至12万辆之间。
新能源汽车在整体销量当中的占比有可能提升到12%左右,相较于去年有了两个点的提升。
不要小看这两个点的提升,在销量超过50万辆级别的传统车企当中,能够做得到这超过10%的仅仅只有尉来一家,新能源汽车占据销量大头的仅仅只有BYD这种几乎停摆了燃油车业务的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