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檀锦程选择在德国独立的建厂,就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只不过在机场没有记者会问这个问题,都是人精。
“檀总的意思最没考虑过ET5近期的盈利问题还是说一直都没有考虑过?”
现在的记者多多少少有些无语了,檀锦程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一款车型销量上去了自然也就盈利了。
这个时间线他也没办法确定,可能是一年,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盈利。
如果按美刀计价,在各自国内同样卖3。5万美刀的ET5与毛豆3,两者之间的BOM成本是有不小区别的。
毛豆3的BOM成本已经机构拆分计算过,基础版差不多在2。8万美刀至3。2万美刀之间,占总体本的80%至90%。
核心成本自然是三电与车身以及底盘,还有各种电子与智能化硬件,剩下的就是人工,运输以及研发等等分摊成本。
特斯拉的毛利率为18。9%,因此计算下来每辆车的制造成本约占售价的81%,而尉来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毛利润则要更高一些。
电池供应的优势,自研电机,芯片慢慢的应用上,加上国内人工的优势,尉来在新能源汽车整体上的毛利率是可以达到20%的,部分车型甚至可以达到25%。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毛利率最高的新能源车企就是尉来与BYD了,其次则是特斯拉,特斯拉能做到这点并不奇怪。
我们有我们的产业链优势,老美也有他们的科技优势,具体到ET5上面,目前毛利率计算下来实际跟毛豆3是差不多的。
原因无非是新车型的产线建造,研发等等投入非常之大,基于成本结构,ET5要卖到33万辆左右才能够实现盈利。
就目前而言肯定是做不到的,单款车型要想实现盈利怎么着都得两年以上,如果市场反应不佳的情况下,那这款车还是会造成很大亏损的可能。
在毛利率这一块儿,全世界范围之内的新能源车企都呈现出两极分化之势,头部企业如BYD,尉来,特斯拉等等毛利润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准。
而中部企业,像是北汽,吉利等等的毛利率比例则在15%左右,至于小企业则是普遍低于15%,他们主要是依靠补贴生存。
新能源补贴降低以及换了发放方式之后,这些小企业基本就处于嗝屁状态了,拿檀锦程盯着的利帆来说,他们因为之前出售业务之后过了一年的好日子。
但2017年他们继续折腾汽车行业之后,又不怎么行了,如果再这么搞下去跟前世一样破产也很正常。
至于新势力方面,他们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毛利率,全都是负利率,没有任何产业链优势的他们都是依靠资本输血,全世界都是如此。
实际上老美那边也有不少“新势力”
,跟国内的PPT造车相比,老美那边的新势力企业玩得更花,拿贾老板的FF来说,他在老美那边就属于新势力的范畴之内。
相比起老美的新势力,老贾都算得上是比较“厚道”
的一类了。
尉来的新能源赛道目前同样也是亏损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燃油车以及动力电池,还有零部件等板块,用这部分的利润来滋养着新能源的赛道。
主要原因还是销量太低,投入太大,只有等销量涨到一定地步之后才能够实现盈利。
“那檀总能透露一下ET5到目前为止的预订量吗?”
“这个还要等我回去之后再看看,目前来说我也不是很清楚,但具体数据还是不错的,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
从正式亮相的3月8日开始算起,到檀锦程今天落地的4月7日,刚刚好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里尉来ES3以及ET5的表现都非常不错。
而原本的尉来品牌旗下的两款主力车型,在降价之后销量也往上提了一提,另外增程式的L1也同样很受欢迎。
只不过,今年一季度的燃油车市场已经明显趋向于饱和状态了,车市整体的增长也放缓下来。
燃油车市场,基本已经进入到存量博弈状态了。
拿尉来旗下的燃油车主力车型悦驰系列来说,一季度的销量“惨淡”